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辅导员队伍 -> 辅导员工作室 -> 正文

“扶光”辅导员工作室成员风采展(五)|岳之琳:以真心换真心,做学生成长路上最温暖的“底气”

发布日期:2025-10-27   发布:王梦丹    点击量:

编者按:河工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同路人”,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逐梦人”。她们是良师、是益友,用爱与智慧陪伴每一个学生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在这里,让我们一同见证“扶光”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的璀璨风采,感受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与不懈追求。她们始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与全体河工人一道,共同为河工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敬请期待,她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携手前行,共筑教育梦想。

个人简介:岳之琳,女,中共党员,硕士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背景深厚,擅长社会心理学与青少年发展研究。现任我校人工智能学院专职辅导员,负责2024级物联网工程1-6班共245名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辅导与成长陪伴。发表多篇外文期刊论文,致力于将心理学理论与育人实践深度融合,探索“情感+引导”式的辅导员工作路径。

一、初心如暖阳,做学生心灵的“守护人”

“我和我的学生,是彼此的底气。”这句话,岳之琳老师常常挂在嘴边,也深深烙印在她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

2024年8月,她第一次以辅导员身份走进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迎接她的,是245张陌生而青春的面孔。从学着用沉稳的语气打电话确认学生是否报到,到深夜回复学生的迷茫私信,从组织第一次班会到处理突发状况……她一步步从“新手”走向“熟手”,也在一次次心灵对话中,找到了辅导员工作的温度与厚度。

她深知,辅导员不是“管理者”,而是“陪伴者”。于是,她坚持“每周随机谈心+每月主题班会”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有一次,一名学生在深夜发来消息,倾诉学业与情感的双重压力,岳之琳老师没有简单安慰,而是约其第二天面对面聊天,从心理学角度帮这位同学梳理情绪,制定小目标。学生离开时说:“老师,我觉得您不只是老师,更像是一个懂我的姐姐。”

这样的对话,在她这一年中,发生了太多次。

二、陪伴如细雨,做学生成长的“同路人”

岳老师常说:“辅导员的工作,大多藏在看不见的地方——一次次的谈心、一场场的班会、一遍遍的鼓励。而这些,恰恰是学生成长的土壤。”

她尤其重视主题班会的育人功能。面对大一新生普遍存在的“迷茫期”,她设计了“大学,你准备好了吗?” 系列班会,从时间管理、目标制定到心理调适,一步步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针对部分学生学业懈怠的问题,她组织“拒绝躺平,点亮未来” 励志分享会,邀请高年级学长学姐现场交流,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在班委建设方面,她也不遗余力。她定期组织召开班委座谈会,倾听他们的困惑与建议,鼓励他们发挥桥梁作用。有一次,一名班委因工作与学习冲突想要辞职,岳老师没有批评,而是和她一起梳理时间、调整方法,最终学生不仅留任,还带领班级在院级活动中获奖。她说:“我希望我的学生知道,我不是站在对面评判他们的人,而是站在他们身边,陪他们一起解决问题的人。”  

三、实践如春风,做学生视野的“开拓者”

2025年暑假,岳之琳老师带领6名学生远赴唐山乐亭,开展为期一周的“非遗+传承+创新”的暑期社会实践。那是她第一次带队外出,从前期策划、联系当地文化馆,到行程安排、安全预案,她都亲力亲为。

在乐亭,学生们第一次亲手操作皮影,感受国家级非遗的魅力;也第一次尝试用物联网技术设计“智能皮影展示系统”,让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融合。那几天,她和学生一起熬夜调试设备、讨论展示方案,虽然辛苦,但当她看到学生在总结会上自信地展示成果,说到“我们让皮影‘活’了起来”时,她觉得一切值得。

“社会实践不只是走出去,更是把世界带回来。”她说,“我希望学生能在实践中看见更大的世界,也看见更大的自己。”

四、赋能如灯塔,做学生未来的“点灯人”

岳之琳老师不仅关心学生的现在,更关注他们的未来。在“学创杯”院赛备赛期间,她发现自己对比赛规则不熟悉,便主动请教其他老师、查阅资料,弄懂之后第一时间组织学生培训,陪着他们一遍遍模拟路演、修改策划书。最终,她指导的队伍中,有大一学生拿下院级第一名,兴奋地打电话报喜:“老师,我们是大一里面最棒的!”也有学生遗憾落选,却依然对她说:“老师,我们明年再来,一定行!”

在“调研河北” 大学生社科调研项目中,她像当年她的研究生导师带她那样,手把手教学生如何选题、如何设计问卷、如何撰写报告。寒假期间,她组织多场线上会议,带着学生头脑风暴,最终项目成功立项,学生发来消息:“老师,谢谢您没有放弃我们。”

最让她欣慰的是,大二上学期,她所带的2024级物联网2班一名女生,荣获国家奖学金,成为全学院唯一一名大二便获此殊荣的学生。从竞选材料到PPT演讲,岳老师陪她一遍遍打磨,直到最后一版定稿。学生激动地说:“没有岳老师,我不可能站在这里。”

五、成长如追光者,做终身学习的“教育者”

作为一名心理学专业的硕士,岳老师善于将专业知识融入日常工作。她开设心理成长小课堂,帮助学生缓解焦虑、建立自信;她也正在筹备开设院级心理学选修课,希望让更多学生受益。

在职业发展上,她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做琐事的奴隶,要做育人的主角。” 她计划结合工作实际,申报校级德育课题,撰写辅导员工作案例,逐步提升专业职称。她说:“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因我而有所不同,也让自己因他们而不断成长。”

“我们,是彼此的底气。”从青涩到从容,从迷茫到坚定,岳之琳老师用一年的时间,诠释了什么是“以真心换真心”的辅导员工作。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在一次次谈心中点亮信任,在一次次陪伴中积蓄力量。她说:“我最骄傲的,不是学生取得多少荣誉,而是他们在难过时会找我,在开心时也会想起我——我们,是彼此的底气。”

这份底气,温柔而坚定,正如她带给学生的光,不刺眼,却足够照亮前路。而她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