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思政教育 -> 主题活动 -> 正文

筑牢反诈防线|灵寿校区举办“警校共建 反诈同行”主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5-09-22   发布:耿瑶    点击量:



为切实提升学生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9月19日下午,河北工程技术学院灵寿校区与灵寿县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协作,在校区内举办了以“警校共建 反诈同行”为主题的反诈讲座。此次讲座由灵寿县公安局大数据实战中心崔警官主讲,数百名师生到场参与,共同构建校园反诈“安全屏障”

数据警示:青年群体成诈骗“诈骗重灾区”

崔警官以一组令人震惊的数据开启话题:“2025年上半年,全国18 - 25岁青年受骗者占比超过30%,高校学生已成为电信诈骗的重点目标人群。”他表明,诈骗分子精准把握大学生“社会经验匮乏、消费需求强烈”的特征,运用AI换脸、虚拟身份伪装等新技术更新诈骗手段,其手段隐蔽性显著、迷惑性极高,亟待引起高度警觉。

案例剖析:五大告发骗局“现场还原”

针对大学生频发诈骗类型,崔警官结合本地真实案例详细讲解。如“冒充公检法称‘涉嫌洗钱’要求转账”“‘班主任’QQ留言急购礼品卡”“微博好友‘代付货款’后失联”“虚假购物平台诱导预付定金”“中奖短信要求先缴手续费”等校园相关骗局被逐一剖析。现场同学称:“原来诈骗就在身边,疏忽就可能陷入”。

实用指南:“三要三不要”+”国家反诈中心APP“成防骗利器

遇到陌生来电要求转账,要谨记崔警官总结的“三要三不要”防骗口诀:要核实、要延迟、要留证;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他还现场演示“国家反诈中心 APP”功能,如来电预警、风险查询、反诈宣传等。他强调,96110 是全国公安机关预警劝阻专线,务必第一时间接听,这是防骗“最后一道防线”。

 法律警示:莫因小利沦为“帮凶”

讲座尾声,崔警官从法律角度警示:出租、出借或出售个人银行卡、手机卡可能涉及“帮信罪”,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他号召同学们树立正确价值观,践行“自知、自爱、自律、自强”,守护自身财产安全,避免因贪心沦为诈骗分子“工具人”。

共筑防线:学生成为反诈“宣传员”

2024级计算机专业王同学感叹,过去觉得诈骗离自己远,现在发现“套路”就在身边,打算把所学知识分享给室友和家人,成为校园反诈“宣传员”。不少同学称,会通过班级群、社团活动等传播防诈知识,共建安全和谐校园。

此次“警校共建”反诈讲座,是灵寿校区践行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重要行动。通过警校合作,融合专业知识与实际案例,增强学生防骗、识骗本领,为打造“无诈校园”提供保障。

终审: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