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工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青年学生思想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同路人”,更是新时代铸魂育人的“逐梦人”。她们是良师、是益友,用爱与智慧陪伴每一个学生成长,以实际行动践行立德树人、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在这里,让我们一同见证“扶光”辅导员工作室辅导员的璀璨风采,感受那份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与不懈追求。她们始终立足岗位、履职尽责,与全体河工人一道,共同为河工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敬请期待,她们的故事,将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携手前行,共筑教育梦想。
个人简介
韩京兴,女,中共党员,硕士,讲师,现任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辅导员、扶光辅导员工作室成员。先后累计荣获国家级荣誉 4 项、省级荣誉 21 项(含河北省第八届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本科组决赛一等奖、河北省先进德育工作者、河北省暑期大家访先进个人等核心荣誉)、校级荣誉 36 项,主持校级课题 2 项。
她始终将 “严管厚爱” 融入育人全过程,以 “立德树人” 为靶心,用专业与热忱助力学生成长为 “请党放心、爱国奉献” 的新时代青年。

PART1
严管:以 “二化赋能” 立标,激活蜕变 “新动能”

韩老师的 “严”,体现在对学生成长全链条的科学管理中,她坚持 “二化” 模式,既兜牢安全稳定底线,更锚定发展成才高线,让 “严” 成为学生蜕变的 “催化剂”。
“精准画像”抓溯源,严在 “化隐为显”。她深知 “管得准才能管得好”,通过 600 余封与学生的书信往来,深挖学生 “心里话” 与 “闪光点”,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日常对话,既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又为每个学生建立 “成长档案”,从源头规避思想偏差与行为风险。

韩京兴老师走进学生宿舍将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学生日常生活 “阶梯培养”抓提质,严在 “化堵为疏”。她依据学生成长规律,她在入学适应、学业攻坚、职业规划等关键节点,开设 10 余场专题讲座,从 “被动堵漏洞” 转为 “主动建体系”。她所带班级曾荣获省级优秀班先进班集体与此同时连续2年在先进班集体评选活动中荣获“优秀班集体”,在学风建设评选活动中被评为“先进班集体”。学生斩获国家级蓝桥杯、学创杯荣誉证书10余项,省级荣誉30多项,校级荣誉50多项,9人申报校级科研课题并结项获得结项证书。





PART2
厚爱:以 “赋能筑梦” 暖心,点亮成长 “星光路”
“化潜为显” 抓特长,爱在 “平台搭建”。韩老师的 “爱”,藏在为学生搭建的每一个成长平台里,她以 “人生导师 + 知心朋友” 的双重身份,用 “赋能式” 关怀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 “闪光点”。她深知 “优秀需要被看见,潜力需要被激活”,全力助推学生参与各类竞赛与实践。带领学生冲击 “全国大学生网络编辑创新大赛”时,她全程陪伴打磨项目,从选题到答辩逐一把关,最终斩获全国三等奖。

“化远为近” 抓联结,爱在 “家校同心”。 韩老师的 “厚爱”,从来不止于校园内的课堂与陪伴,更跨越了地域的阻隔,延伸到每一位学生的家庭之中。6 年来,她坚持以 “大家访” 为育人纽带,累计走访全国 18 个市县的 26 个村镇与社区,将关怀的足迹印在全国的乡镇,用脚步丈量 1013 名学生的成长轨迹。那本写满家访笔记的工作手册,不仅见证了她 “河北省暑期大家访先进个人” 荣誉的来之不易,更藏着一段段 “用真心换真心,以行动解难题” 的育人故事。
PART3
立德树人:以 “知行合一” 铸魂,塑造时代 “栋梁材”
“育人先育德” 是韩老师始终坚守的理念,她将 “责任、担当、奉献” 融入育人全过程,通过 “沉浸式” 实践与 “常态化” 引导,让学生在行动中践行 “请党放心” 的誓言。
“化知为行” 抓实践,德在 “服务落地”。从事辅导员工作 6 年来,韩老师始终坚信 “实践是最好的课堂”,累计指导 5 支学生社会实践团队,带领学生走进邯郸、磁县磁州窑、罗成头村、保定等 12 个社区与乡村,通过 “社区志愿 + 社会调研” 双轨模式,让学生在服务社会中读懂 “奉献” 与 “责任”。




韩京兴老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化果为志” 抓引领,德在 “成长扎根”。在她的指导下,学生团队成果丰硕:“冀雪逐梦队” 撰写的《冷资源变热产业——河北冰雪旅游的资源整合与高质量发展路径调研》成功立项河北省调研河北社会调查活动;“馨星”团队获评三下乡 “先进团队”;在 “挑战杯” 河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荣获二、三等奖,7 名学生被评为校级 “社会实践先进个人”。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学生们在实践中收获的成长,更是韩老师用 6 年时光,为学生搭建的 “知行合一” 的育人平台。
从 “二化” 的严管,到 “赋能筑梦” 的厚爱,再到 “知行合一” 的立德树人,韩老师的育人实践,本质上是 “责任心、同理心、匠心” 的融合。她用 “责任心” 守好育人底线,让学生有 “规矩意识”;用 “同理心” 贴近学生需求,让学生有 “成长底气”;用 “匠心” 打磨育人细节,让学生有 “奋斗志气”。
未来,她将始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以 “教育家精神” 为不竭引擎 —— 在基层育人岗位上持续夯实基本功,把学生的成长需求摸得更实,把家校协同的纽带系得更紧;在时代育人浪潮中练就大江大海大格局,将竞赛指导、实践育人的视野拓得更宽,把 “严管厚爱” 的育人温度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