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营造浓厚的校园学术创新氛围,倡导校园优良学风,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效转化,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全面推动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学校决定于2021年9月至10月开展我校第三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2021年9月20号—2021年10月30号
二、活动主题:乘科技学术之风 青春奋斗心向党
三、主办单位:校团委
四、承办单位:教学科研部、各二级学院
五、参与对象:全体在校学生
六、组织机构
第三届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节组委会成员如下:
主 任:吴满财
副主任:辛彦怀 刘喜贵
组委会成员: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教学科研部
以及各学院主要负责人。
下设办公室,校团委负责办公室相关工作。
七、活动内容
(一)系列专业技能竞赛活动
各二级学院集中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围绕各自专业特色及学习进度组织学生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创新精神,各二级学院除按规定开展外,也可再根据自身专业特色自主开展1-2项竞赛活动。
(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各二级学院对标“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项目,在原有培育工作的基础上,对学院意向参赛作品进行筛选、初评,并对初评通过的作品进行完善,组委会将于2021年10月进行校级评选、推荐,竞赛内容主要为组织开展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评比。
(三)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
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将发动学生组织开展全院性的以“艺术与校园”、“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美丽乡村”为主题的四项竞赛活动,工作坊应关注创意、参与创新、享受创造,为将我校美育教育的创新成果和学生的创意理念转化为现场展示和现实产品搭建平台。
八、活动要求
1.各负责单位尽快拟定详细活动方案,并通过“第二课堂”到梦空间平台进行活动申报、立项等。活动方案中要明确比赛的时间、地点、日程安排、比赛形式和规则等内容。各负责单位可根据活动内容要求,设定奖项设置和评委构成。各项活动由各负责单位组织申报并负责实施,并于2020年10月1日之前将所承办活动方案上报至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电子版请发送2169313843@qq.com)。
2.各负责单位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通过各类动员会、新媒体手段宣传、组织并指导好本学院学生积极参与第三届课外科技学术节期间活动,尊重学生,采用自愿参与原则,为本次课外科技学术节增光添彩。
3.所有决赛奖项将在闭幕式暨颁奖典礼颁发,各活动分会场不涉及颁奖环节。
九、评比与奖励
本次大学生课外科技学术节设单项奖、优秀组织奖及指导教师奖。本次大赛设优秀组织奖3名,由组委会对本届课外科技学术节各类比赛的组织、参与、活动效果、获奖等情况,以学院为单位进行评定优秀组织奖。
(一)专业技能竞赛类:各竞赛项目按比赛成绩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5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
(二)“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按照细则分类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5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
(三)2021年大学生实践工作坊:按照细则分类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5名、优秀奖若干名、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名。
十、注意事项
(一)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课外科技学术节是我校促进学生学习、促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密切衔接的一项重要活动,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的重要举措,各单位要根据实际,周密策划、细致安排、组织好相关活动。
(二)严格落实疫情防控主体责任,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要认真做好组织工作,做好疫情防控预案,确保各项活动的有效落实。课外科技学术节举办期间各部门、二级学院应当按照“谁举办、谁负责”的原则,建立疫情防控工作机制,指定专人负责,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
(三)及时总结,巩固成果。
各负责单位要注意收集整理活动档案资料,及时做好总结工作,并于11月1日前将总结及有关材料 ( 附电子档 ) 交校团委办公室。
附件:1.2021年各学院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安排
2.2021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细则以及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3.2021年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活动细则
4.2021年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报送表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2021年9月29日
附件1
2021年各学院专业技能竞赛活动安排
各二级学院集中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围绕各自专业特色组织学生开展相关专业技能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及创新精神。活动安排如下:
1.建筑与设计学院绘画大赛
主办单位:建筑与设计学院
项目负责人:王亚楠
比赛时间:9月下旬-10月下旬
项目说明:根据学院特色开展绘画比赛,分素描、色彩两部分分别评比,并在建筑与设计学院楼层展览比赛作品。
2.软件网页设计比赛
主办单位:软件学院
项目负责人:周玉妹
比赛时间:9月下旬-10月中旬
项目说明:结合学院软件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开展大学生网页设计技能比赛,可以运用多种网页设计技术对首页面的版式、编排、形象等内容进行设计,从中挑选出优秀作品进行评比。
3.土木工程测量技能大赛
主办单位:土木工程学院
项目负责人:张曼
比赛时间:9月中旬-10月下旬
项目说明:比赛为专业技能测量比赛,项目包含水平角测量、双仪高法测高差等,充分发挥学生所学技能,开展竞赛。
4.综合技能比拼大赛
主办单位:网络与通信学院
比赛时间:9月下旬-10月中旬
项目负责人:李冰
项目说明:比赛以“以竞促学,学无止境”为主题,面向学院全体学生进行专业技能比赛,其中包含C语言系统设计,数据库系统设计,数字电子技术实际操作,单片机软硬件交互等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比赛。
5.计算机编程大赛
主办单位: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
项目负责人:杨家腾、苗璋寒
比赛时间:9月中旬-9月下旬.
项目说明: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参赛学生需在指定时间内上机完成下发的编程试题,通过c/c++和java编程完成软件类竞赛题目,评委老师根据学生完成编程试题的质量进行评分。强化知识基础和应用技能,提高编程兴趣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6.财务数智化大赛(管理会计赛项) (校外)
主办单位:商学院
项目负责人:李伟娜
比赛时间: 10月上旬-10月中旬
项目说明:通过展示学生财务大数据的分析、应用能力,培养学生数字化意识与数据思维、管理会计思维,提高大数据分析工具发现、分析与解决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能力,促进团队成员间的沟通协作,助力培养具备全面财务管理视野及扎实会计信息化处理能力的财会人才。
7.第二届“春华杯”专业技能大赛
主办单位:艺术与传媒学院
项目负责人:李茜丝
比赛时间:9月下旬-10月下旬
项目说明:结合专业特点,广泛利用新媒体多渠道、多平台举办舞蹈、声乐、器乐、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相关技能竞赛,全面考察和展示参赛选手的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拓展实践等综合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促进师生之间、学院间的互相学习与交流,发挥技能大赛的指导和引领作用,充分展示专业水平,为选拔和挖掘优秀人才搭建广阔平台。
附件2
2021年“挑战杯”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细则
为进一步引导我校广大学生努力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技学术能力,同时为推荐省级“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做准备,开展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目前有关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1.竞赛目标
通过此项比赛,旨在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迎接挑战的精神,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
2.主办单位
教学科研部、校团委
3.竞赛时间
2021年9月20日至2021年10月17日
4.参赛要求
(1)参赛对象:全体在校生。
(2)申报参赛的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集体作品作者人数不超过10人,指导教师人数不得超过3人。
(3)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均可申报。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限定在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内。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4)鼓励不同知识结构、专业背景、学历层次的学生跨院系、跨专业自由组队,每个项目必须确定项目负责人1人。跨学院的项目以第一作者所在学院作为申报单位参加初赛。
5.竞赛原则
(1)竞赛方式:我校在校学生申报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参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对作品分组进行公开评审,二级学院负责初赛作品选拔并推荐作品参加校级比赛。
(2)奖励办法:竞赛设一、二、三等奖和优秀指导教师奖。
6.竞赛实施步骤
竞赛共分为二级学院竞赛阶段、校级竞赛阶段和总结表彰阶段。
(1)二级学院竞赛阶段(9月中下旬):各二级学院按照通知要求及时进行工作部署,建立学院竞赛组委会和评委会,举行二级学院内竞赛初选并推荐上报参加校决赛作品名单。
■参赛对象:在校全日制学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级学院竞赛工作由各二级学院自行组织和安排。
(2)校决赛阶段(10月中旬):举行校内决赛,由校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委评审。
■校决赛参赛对象:二级学院竞赛后各二级学院上报进入校内决赛的个人、团队。
■参赛作品数额分配:7个二级学院向校决赛申报作品不少于5件但不超过 20 件。
(3)校决赛相关要求
■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采用专家评审的方式评出相关奖项。
■科技发明制作采用现场答辩的方式评出相关奖项。参赛各团队递交作品时将抽签决定答辩顺序,展示形式为PPT答辩,每个团队答辩时间为5-10分钟,专家提问时间3-5分钟;评审时根据作品和答辩情况当场打分,初赛分数不带入决赛。每个项目参加答辩代表不超过4人,且必须是参赛团队成员,自行决定答辩时团队成员的分工。
■答辩现场可携带必要的文字、图片、产品样品等可用于辅助说明的宣传资料及器材,以充分展示自身作品。
■校决赛时间、地点及其他详细事宜届时另行通知。
(4)总结表彰阶段(10月下旬):校组委会将评选表彰2021年河北工程技术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项目、团体、优秀指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奖,并在此基础上推荐优秀作品进入“挑战杯”省赛。
“挑战杯”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状况、把握群众思想脉搏,着眼群众需要解疑释惑、阐明道理,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参赛学生应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走进实践深处,观照人民生活,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围绕展示我国疫情防控成果,本届设立“战疫行动”组,形成有深度、有思考的社会调查报告。其中,“发展成就”可以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市场主体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等;“文明文化”可以着眼于社会文明建设、公共文化服务等;“美丽中国”可以着眼于环境质量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提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践行等;“民生福祉”可以着眼于脱贫攻坚成果、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教育就业民生发展保障等;“中国之治”可以着眼于社会治理、法治建设等;“战疫行动”可以着眼于疫情防控、疫后重振等。此外,本届竞赛参赛学生也可围绕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形成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
参赛作品总体要求:鼓励参赛学生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重要精神,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要求,用建设性的态度和改革发展的眼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典型调查,以小见大,独立思考,了解新情况,反映新问题,体认新实践,研究新经验,深刻认识国情,拓展时代视野,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理解和把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和科学严谨的精神,锻炼运用科学理论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参赛的作品,调查报告类每篇在15000字以内,论文类每篇在8000字以内,调查报告可自选上述6个组别或6个学科中的一个报送。为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所作的各类发展规划、工作方案和咨询报告,已被采用者亦可申报参赛,同时附上原件和采用单位证明的复印件和鉴定材料等。为贯彻“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帮助参赛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更好地进行参赛作品选题制作,关于6个学科特请有关专家拟定了参考题目。
哲学类
1.深刻总结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光辉历程、伟大贡献和历史经验,通过典型调查研究,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成就;
2.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的调查研究和理论探索;
3.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典型调查研究;
4.推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入脑入心、落地生根典型调查研究;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典型调查研究;
6.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和经验典型调查研究;
7.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典型调查研究;
8.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典型调查研究;
9.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典型调查研究;
10.构建中国特色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调查研究;
11.国家治理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和中国理论典型调查研究;
12.主流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典型调查研究经济类。
经济类
1.构建新发展格局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2.推进五大发展理念成功案例调查研究;
3.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典型调查;
4.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典型调查;
5.智慧城市建设多种模式的典型调查;
6.农村社会保障与公共事务治理典型与经验调查研究;
7.农民工市民化和返乡创业的调查研究;
8.扩大国内需求,刺激消费需求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发挥区位优势、推动老少边贫地区发展的调查研究;
10.互联网推动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调查研究;
11.互联网金融风险典型调查研究;
12.“一带一路”战略与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
13.我国物联网服务业的崛起、发展与创新调查研究;
14.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典型案例调查;
15.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16.各地推动“双创”、提振经济、扩大就业的典型调查;
17.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路径开拓和模式创新的典型调查;
18.活跃和完善中国式劳动力和人才市场调查研究;
19.普惠金融发展案例的典型调查;
20.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创新驱动问题调查研究;
2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典型调查;
22.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典型调查;
23.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典型调查;
24.各地生态环境产业发展与创新调查分析;
25.高质量发展(区域、产业、企业)路径调研和分析;
26.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典型调查研究;
27.简政减税降费典型调查研究;
28.营商环境改善调研和分析。
社会学类
1.各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典型调查研究;
2.各地加强社会建设的典型调查研究;
3.各地创新社会治理防范社会风险的典型调查研究;
4.各地加强和完善社区建设和服务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5.各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经验研究;
6.缩小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研究;
7.户籍制度改革与农民工社会融入的经验调查研究;
8.社会诚信、商务诚信、政务诚信建设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9.人工智能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
10.人口结构变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1.各地建设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的调查研究;
12.我国社会变迁趋势研究;
13.社会工作服务活动和组织建设的调查研究;
14.我国社会救助工作体制研究;
15.畅通志愿者参与社会治理渠道体制机制研究;
16.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7.社会办医、非盈利性医疗机构的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18.城市务工人员社会保险改革和创新典型调查;
19.新冠肺炎疫情中的网络舆情特征研究;
20.大学生就业趋势调查研究;
21.建立积极向上社会心态的体制机制研究;
22.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的调查;
23.农村土地流转、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24.新发展阶段的扶贫政策研究;
25.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问题研究;
26.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指标体系研究。
法律类
1.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研究;
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3.我国实施社会主义宪法的实践和经验研究;
4.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实践相关问题调查研究;
5.民法典实施问题研究;
6.完善知识产权立法与实施机制研究;
7.新型互联网犯罪应对研究;
8.我国民事立法完善问题研究;
9.未成年人法律保护新情况新问题调查研究;
10.法律援助工作的发展和创新实践调查研究;
11.公益诉讼问题研究;
12.我国社会、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问题调查研究;
13.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典型调查研究;
14.我国网络空间法治实践调查研究;
15.《电子商务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16.《网络安全法》实施相关问题研究;
17.基本法框架下的一国两制与国家统一相关法律问题研究;
18.全面从严治党与全面依法治国关系研究;
19.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个人信息利用和保护机制研究。
教育类
1.探索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实践路径,开启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新征程;
2.创新型国家建设与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3.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案例和调查研究;
4.新世纪我国大学教育教学发展、创新和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5.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6.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本领和实践能力教学改革的典型调查;
7.增强学生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的改革与创新调查研究;
8.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9.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典型调查;
10.改进青少年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做法和经验调查研究;
11.各类学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
12.各地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差距的举措和经验调查研究;
13.国家推进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举措和成就调查研究;
14.中外学校间学生交流活动的调查研究;
15.建设学习型社会、完善终身教育实践的调查研究;
16.大学生自主创业案例研究;
17.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教学应用,特别是在线教育的调查研究;
18.校园文化、学生社团的调查研究;
19.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及思政课创新实践的经验调查研究;
20.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
管理类
1.数据开放共享和个人隐私保护问题调查研究;
2.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产权界定、收益分配调查研究;
3.特大城市数字化治理及风险防控调查研究;
4.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调查研究;
5.大型数字平台企业监管问题调查研究;
6.灵活就业社会保障制度调查研究;
7.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调查研究;
8.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调查研究;
9.环境污染专项整治效果评估调查研究;
10.企业经营管理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调查研究;
11.我国企业家队伍成长发展的调查分析;
12.企业在创新转型升级中崛起和发展的典型调查;
13.突发公共事件监测预警处臵机制调查研究;
14.新世纪我国商会(企业和企业家协会)建设新进展、新作用调查研究;
15.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转型、行政改革和法治政府建设的典型调查;
16.基层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的典型调查研究;
17.政府提供公共服务与购买公共服务改革的典型调查研究;
18.便民快捷健全的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调查研究;
19.各地建立和完善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实践和经验的调查研究;
20.基层政府推进政务公开、信息公开的调查研究;
21.在进一步简政放权改革中基层政府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调查研究;
22.县乡政府管理成本降低状况及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3.(企业、政府、城市)“智能+”管理创新的调查研究;
24.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政绩考核体系调查研究。
附件3
2021年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活动细则
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是一项集体性、参与性、互动性、体验性的视觉艺术创作实践项目,现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开展2021年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具体要求如下:
一、工作坊主题
本届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的主题是“奋斗·创新·奉献”。工作坊鼓励高校美育关注创意、参与创新、享受创造,为高校美育的创新成果和学生的创意理念转化为现场展示和现实产品搭建平台,实现艺术引领创新,创新引领创业,拓展高校众创空间,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文化建设。
二、主办单位:校团委
三、承办单位:各二级学院
四、工作坊内容
工作坊围绕“艺术与校园”、“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技”、“艺术与美丽乡村”四个项目开展活动。
(一)艺术与校园。体现艺术美丽校园的理念,展示艺术与校园和谐,引领大学生的审美品味,塑造良好形象的创意创新实践,如橱窗、走廊、教室环境、宿舍环境创设、校服设计、学习用品、用具设计等。
(二)艺术与生活。体现艺术美好生活的理念,展示艺术与生活结合,丰富日常生活趣味,提高日常生活品质的创意创新实践,如日用品、装饰品等的设计制作。
(三)艺术与科技。体现艺术美化科技的理念,展示艺术与科技融合,促进科技艺术化,提升科技美感的创意创新实践,如艺术对设计、工艺、材料等的影响和体现。
(四)艺术与美丽乡村。体现艺术美化乡村的理念,展示艺术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聚焦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发展的创意创新实践,如农村景观设计、主题墙绘、农副产品包装设计等。
五、参加对象: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
六、相关要求
(一)申报办法。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实际工作开展,将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申报材料报送校团委。申报材料包括:
1.工作坊项目报送表(见附件4)。
2.反映工作坊项目的现场实践视频(时长不超过8分钟,有片头、片尾、解说等,刻录成DVD数据盘,采用MPG2格式)。
3.多角度作品图片(JPG格式,分辨率达到300dpi)。
4.工作坊项目展示多角度效果图。
(二)组队与人员要求。各学院至少组织一个项目,可根据各自情况,进行跨院系、跨专业组队,一队一坊,每队参展人数不超过10人,其中学生6-8人,指导教师1-3人。
(三)责任问题。报送的艺术作品如发生著作权问题,由报送学院承担相关责任。
七、报送时间与地点
(一)作品报送时间:
2021年9月25日-2021年10月14日前(各二级学院以院为单位统一报送)。
(二)作品报送地点:校团委
附件4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
2021年度大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报送表
工作坊名称 |
|
组成人员 |
|
所在院系 |
|
指导教师 |
| 联系方式 |
|
项目联系人 |
| 联系方式 |
|
专业方向 |
|
工作坊内容 | ( )艺术与校园 ( )艺术与生活 ( )艺术与科技 ( )艺术与美丽乡村 |
工作坊简介 (不超500字) |
|
设计思路和 特色描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