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军训征兵 -> 国防教育 -> 正文

周恩来与新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

发布日期:2020-07-19   发布:院办公室    点击量:

    “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上长城’”

    海防在周恩来的国防现代化建设思想中也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人民海军的建设同样凝聚了周恩来的心血。1949年8月,周恩来在陪同毛泽东视察战火中诞生的华东军区海军时题词:“为建设中国人民的海军而奋斗。”经过他的精心筹划,1950年4月正式建立了海军领导机构。6月,他在与海军司令员萧劲光谈话时,要求加强海军建设,同时听取了萧劲光关于海军工作情况的汇报,表示同意海军制定一个三年建设计划。1950年7月,他又适时地提出了制定海军建设的战略规划问题,指出:“在抗美援朝作战的统一部署下,海军要迅速组织力量,建设海军基地,建立海防;加强战备,随时应付帝国主义可能扩大的战争,加紧进行战斗训练和力量建设……研究一个三年建设计划,一面备战,一面从事长期建设。”根据周恩来的这一指示,海军党委召开海军建军会议,专门研究海军建设规划问题。在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周恩来审阅了海军提出的三年建设计划。这一计划明确规定了人民海军的建军路线、组织原则、基本任务和具体实施方针,提出了“逐步建设一支坚强的国家海军”的奋斗目标,从而对海军力量建设做出了战略性的筹划。这次会议及其通过的海军三年建设计划,在海军和海防建设史上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制定的海军建设计划,集中体现了他的“建立海防”必须把海军的“力量建设”放在中心地位的思想:注重海军兵种建设,把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海军航空兵部队、岸防兵部队、海军陆战队等诸兵种的建设作为海上战斗力量建设的基础;注重海军院校建设,培养海军高素质人才;注重武器装备建设,积极推进海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注重军事训练,实现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形成现实的战斗力;注重发挥科学技术和科技人员的作用,不断推动海军现代化进程。1951年夏,周恩来视察了成立不久的大连海校,他动情地对副校长张学思说:“我国是个濒海的大陆国家,海岸线北从鸭绿江口起,南到北仑河口止,绵长得很啊!因此,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海上长城’。你们海军前途很远大,既是大海的保卫者,又是大海的建设者,你们是海洋的骄子啊!”1954年4月,周恩来再次主持中央军委会议,研究了海军建设的五年计划。1957年8月,为庆祝我军建军30周年,军委决定海军在青岛举行海上阅兵。周恩来代表毛泽东检阅海军部队。在阅兵式上,他强调指出:“必须继续努力,为建设一支坚强的足以自卫的海军力量,保卫祖国,保卫亚洲和世界和平而奋斗!”阅兵式结束后,应受阅官兵请求,他又挥笔写下了“为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足以保卫远东和世界和平的海军而奋斗不息!”的题词。“文化大革命”中,他对海军诸兵种建设,特别对具有战略意义的核潜艇部队的建设更加关注,并抱病为海军建设和发展扫除障碍。周恩来关于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军情的以海军为主体,以水面舰艇、潜艇、海军航空兵、海军岸防兵、海军陆战队为骨干的海防力量体系的思想,关于建立以核导弹潜艇为标志的海军战略兵种以遏制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对我实行海上威胁的思想等,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价值。

    周恩来还正确指导确立了开展海防斗争必须坚持的“三军”配合、协同作战的原则。他认为,陆、海、空三军部队是“常备军”,是海防武装力量的支柱。其中,海军是海上反侵略、“御海洋”的主力;沿海陆军是抗登陆、“固海岸”的骨干;沿海空军是打击空中袭扰之敌、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战的空中堡垒,三军共同筑就新中国的“海上长城”。开展海防斗争必须坚持联合作战、协同作战的基本原则。海军内部的舰艇部队、航空兵部队、岸防部队和陆战队等诸兵种也有一个配合协同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开展海防斗争中必须坚持“积极配合”、“主动协同”的作战原则,以提高海防武装力量的“综合作战能力”。1950年11月,周恩来对“学会现代军事技术与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指挥”的提法表示赞同;1957年8月,他检阅海军水面舰艇部队、潜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部队举行的联合演习时,对协同训练的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

    “就是没有裤子穿,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核力量。”“我们要搞尖端国防。”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核能的广泛开发利用为标志的一场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勃然兴起,人们称之为“原子能时代”。当时美国政府依仗手中的核武器,妄图称霸全世界。周恩来为党中央迅速作出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做了许多奠基工作。早在1949年春,他就考虑到建国后发展科学技术事业的需要,批准拨给一笔外汇,让科学家在国外采购了一些核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亲自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中国发展原子能事业问题。参加会议的有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彭德怀、彭真、邓小平、李富春、薄一波等。会后,中央书记处做出了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揭开了中国核工业建设的帷幕。

    1955年初,为了争取苏联援助,周恩来亲自出面同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多次谈判,最终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勘察铀矿的地质协定,苏联援建一座实验性反应堆与一台回旋加速器的科技协定,为了我国发展原子能事业创造了基本条件。1956年3月,周恩来派刘杰、刘伟和钱三强等组成代表团赴苏联谈判,签订了苏联援助我国建设核工业的协定。1957年,聂荣臻、陈赓、宋任穷率团赴苏谈判,签订了苏联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协定。由于周恩来洞察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掌握有利时机,有计划有步骤地争取了苏联在核领域的技术援助,使我国较快地掌握了某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争取了时间。1959年6月,苏联单方面撕毁了关于援助中国研制核武器的协定。面对中苏破裂后严峻的国际环境,周恩来发誓:“就是没有裤子穿,我们也要有自己的核力量。”“我们要搞尖端国防。”

    1962年11月,中共中央成立以周恩来为主任,由副总理贺龙、李富春、李先念、薄一波、陆定一、聂荣臻、罗瑞卿,以及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有关部门负责同志15人组成的中央专门委员会,加强对核武器研制和核工业建设的领导,以加速实现原子弹爆炸试验计划。从1962年11月中央专委成立到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周恩来亲自主持召开了9次会议,及时解决了生产、科研和建设中的100多个重大问题。1964年10月,周恩来在《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声明中明确指出:“中国政府郑重宣布,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12月,周恩来再次明确指出:我们发展核武器,“是为了打破核垄断,核讹诈。……如果搞得好,能够制止战争,最后消灭核武器”。又说:“尖端要有,有了导弹、核武器,才能防止使用导弹、核武器;如果我们没有导弹,帝国主义就会使用导弹。”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以后,他又及时提出,应立即抓加强型原子弹和氢弹、导弹,特别提出以“两弹结合试验”为下一步重点。1967年6月17日,我国又成功地进行了300万吨级的空投氢弹试验。我国氢弹爆炸试验成功,再一次震动了世界。1970年7月,第一个核动力装置的陆上试验反应堆即将进行启动运转试验,周恩来批准了这一重大行动,并做了“充分准备,一丝不苟,万无一失,一次成功”的重要指示。1971年6月,我国即将在潜艇上装填核燃料,做第一次启动的全艇联合试验,周恩来在听取汇报后又做了重要指示:“核潜艇我们第一次搞,试验工作要稳当一些,一步一步把工作做好,多花一些时间充分试验,取得经验。”1974年8月1日,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第一艘核潜艇命名为“长征一号”,正式编入海军战斗序列,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回顾我国尖端国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聂荣臻说:“中国从事原子弹和导弹技术都应归功于周恩来。”钱学森说:“我国搞原子弹、氢弹、导弹、人造卫星,都是周总理领导的。”钱三强说:“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周恩来同志的亲切关怀与组织领导下,我国从工业和科学技术落后状态发展到原子弹、氢弹爆炸,核潜艇下水,导弹、人造卫星上天,从而加强了国防力量,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