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军训征兵 -> 国防教育 -> 正文

发展中国家的武器装备发展之路

发布日期:2020-07-19   发布:院办公室    点击量:

最近有这么一则消息,相信很多听众朋友都注意到了。经历了30多年的漫长研发之后,印度“阿琼”坦克终于加入陆军服役。不过由于不久前印度刚刚与俄罗斯签订T-90坦克的生产合同,而印度陆军又一向对问题多多的“阿琼”不满意,所以,“阿琼”的闪亮登场有可能变成谢幕绝唱。我们看,折腾了几十年之后,印度兜了一个大圈子回到了当年的起点上,继续引进外国坦克。这件事既可笑,又让人心酸,它暴露了发展中国家在武器装备发展上所面临的困境,或者说两难局面。作为技术、生产水平落后的一方,一方面是国际市场琳琅满目唾手可得的各种先进武器,另一方面是国防独立的客观需要,发展中国家何去何从?到底应该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是以外购为主还是应该立足于自主研发?

应该说,这两条道路各有利弊,发展中国家在选择的时候不仅单凭主观意愿,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我们先看第一条道路:以外购引进为主的武器装备发展模式。它的好处显而易见。一是可以得到较为先进的武器装备。发展中国家科技实力有限,基础工业水平不高,研发高端武器装备自然力不从心,但通过国际军火市场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能快速形成作战能力。我们都知道,武器装备的研发从立项到形成作战能力,周期一般都要10年以上,前提还是你有非常好的技术储备、生产能力,否则时间会更长。但是,外购武器或者引进成熟的生产线,比自己从头搞时间要短得多,对于那些急于提高军事实力的国家来说,这不失为一个捷径;三是总体成本会更低廉。发展中国家因为研发起点低,所以,前期投入巨大,过程也经常一波三折,加上产量有限,结果常常是产品类似、甚至稍差但成本却比发达国家要高出许多。比如阿琼坦克,就比性能更好的T-90要贵。

当然,凡事有利就有弊。外购引进武器装备也存在很多问题。首先,你既买不来最好的,也买不来最有威力的。日本是美国最忠实的盟友之一,但美国国会还是不同意把它的第四代战机F-22卖给日本。为什么?担心高技术扩散,对盟国也要防。还有,像核武器、导弹、核潜艇,这样的装备在国际市场上绝对买不到,只能自己搞;其次,容易在诸多方面受制于人,留下一系列的后遗症。大家都知道,在1982年的马岛战争中阿根廷用飞鱼击沉了英国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可是后来飞鱼就不灵了。为什么呢?因为法国把导弹的雷达引导控制代码交给了英国人。这就是外购武器的隐患。而且,现代战争的消耗相当可观,武器装备的维修、保养、补充是个大问题,外国货势必不能像国货那样得到及时、有效的保障和供应。我们还是举个马岛战争的例子。其实阿根廷本来想多采购一些飞鱼,问题是法国不卖了,阿根廷想转手买秘鲁订购的飞鱼,法国也压着不发货。如果阿根廷不是只有几枚而且有几十枚飞鱼,那战局会怎么发展呢?其实就连美国在科索沃战争期间都出现了导弹、炸弹不够用的问题,好在它自己能生产,开足马力加班就行了。可是如果你靠进口,那就是别人说了算,要看人家愿意不愿意。最后,外购武器还常常会遭遇敲竹杠的问题。今年夏天,印度和俄罗斯为改装“戈尔什科夫”号航母一事大打口水仗。俄罗斯2004年开出的帐单是15亿美元,现在却要求涨到29亿美元。这种改装的二手航母使用寿命只有新航母一半,价格却比新航母贵60%多。印度能怎么们办呢?前期已经投入了那么多,总不能半途而废吧。另外,外购武器还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发达国家肯卖给你。任何一个国家在军售的问题都会受到政治因素的制约,有时候也不是花钱就能买得到的。

正是因为存在这些显而易见的弊端,所以,发展中国家通常是希望在外购引进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自己的国防工业,把进口武器装备和技术当作是自身发展的垫脚石而不是扔不掉的拐杖,并不想在方面长期依赖他国。

而自主研发的利弊在某种程度上与外购相反。它的优点是可以形成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安全可靠,不受制于人。这一点对于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打赢战争至关重要。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自主研发是一条远比外购艰难、而且充满变数的道路,很多国家历经波折起伏交了不少的学费仍徘徊在这个大门之外。为了尽快缩小差距,发展中国家即使坚持自主研发,也会积极从国外引进一些急需的的技术和产品,以提高自己的研发起点,节约时间和成本。所以,严格意义上的自主研发是不存在的,只有一个轻重和多少的问题。即使是美国这样的头号军火大国,也不能自己包办一切,它也有进口的东西。

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当中,印度和中国分别是这两种武器装备发展模式的代表。印度因为更容易从国外采购到先进的武器,而且热衷于以提升军事实力追求大国地位,加上与周边国家关系素来紧张,所以,自独立之后就一直积极向国外购买武器装备,力度之大,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早期武器来源以苏/俄为主,现在采购渠道越来越多元化了,法国、英国、以色列、瑞典、南非、波兰、美国的都有,是典型的万国造。当然俄制武器的比例更大,《简氏防务周刊》认为,它已占到印度三军全部武器装备的近70%以上。

而中国采取的发展模式是以自主研发为主、辅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新中国成立后,20世纪50年代,我们从苏联引进了成套的武器装备、生产设备、零部件、图纸等等,从组装到仿制,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独立的国防工业体系。阅兵应该说是观察变化和进步的最好窗口。1949年,当我们组织第一次国庆阅兵的时候,武器装备五花八门,东拼西凑,没有自己的东西。10之后,1959年的阅兵,基本上就是我们自己造的了,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五九”式坦克和歼-5飞机,这在当时都算得上是非常过硬的武器。当然了,这个自行制造里面包含了很大的仿制成分,这个我们不能否认。比如,“五九”式坦克仿制的是当时苏联新型的T-54及其改进型号T-54A;歼-5是在苏联米格-17战斗机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所以,对于新中国来说,如果不背靠苏联这颗大树,是不可能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取得如此显著成绩的。60年代之后中苏交恶,在几乎完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我们独立研发了第一代国产导弹驱逐舰、核潜艇、第二代战机、远程以及洲际导弹等先进武器。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中,我们展示的所有武器装备都是自行研制的,已经摆脱了仿制的影子。进入90年代,国内国际环境的变化使我们得以从国际军品市场采购一些为我们所急需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自主研发的步伐,同时对于进口武器装备和技术我们也没有停留在一个简单的引进阶段,而是采取了消化、吸收、不断提高国产化率的做法。比如,歼11B战机,我们先引进苏-27整机,再引进生产线和散件组装,最后实现了国产化,采用我国自行研制的综合火控系统,配备国产涡扇-10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就性能而言已远远超过了它的原型机苏27SK。

中印两国不同的发展道路导致了什么样的结果呢?从表面上看,印度的确拥有一些相当先进的武器装备,但是来源太杂,通用性太差,标准化程度太低。我们仅仅以战机为例,就有俄罗斯的、法国的、英国的,将来很可能还有美国的,型号有二、三十个,这在战时要备多少种零部件?出现故障、损伤能得到厂家的及时维修吗?能够以最快速度补充战争中的损耗吗?开俄罗斯飞机的飞行员能不能开法国的飞机?这些都大大限制了战机战斗力的发挥。更重要的是,大量进口严重地影响了印度自身的研发能力,使其国防工业长期处于一个低水平状态。千辛万苦搞出的“阿琼”坦克,印度陆军根本不愿买,只是迫于政府的压力才勉强订购了百余辆,连军事演习中都不敢派它上阵,更别说是实战了。今年夏天下水的所谓国产核潜艇,也是花了十几年的时间,有消息说连反应堆都没有装备,当然更没有武器。在研的LCA战机项目已经启动了20年,但至今样机的试飞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今后该机型即使能够推出,恐怕也是“一亮相即落后”。这些所谓自行开发的装备,其实多数部件也靠进口,国产化率相当低。像“阿琼”坦克的120毫米炮和发动机要买德国成品,火控系统则购自英国。印度一些所谓的“国产军舰”,包括设计、船体材料和建造工艺、动力、武器、雷达等等,都要依靠外国对技术。甚至连步兵轻武器印度都不能实现国产化。在自身研发水平得不到提高、过分依赖进口装备的情况下,印度的军事大国梦想无疑是建立在沙滩上的楼阁,再绚丽、再壮观,也是脆弱得不堪一击。 反观中国,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经过无数的失败和挫折,我们已经拥有了一个门类齐全的国防工业体系,从核武器导弹,到飞机大炮坦克舰艇,从太空到天空,从陆地到海面到水下,没有我们不能生产的武器,而且,很多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比如,我们的歼10,《简防》下的评语是:新一代中国国产战斗机的顶尖之作,性能可与美国F-16升级型媲美;比如我们海军的052C型导弹驱逐舰,装备了大名鼎鼎的中华神盾,属于世界领先水平的驱逐舰。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的条件看,印度远远好于我们,但它的军工业发展却远比我们落后,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发展中国家尽管在国防工业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种种挫折,交大量的学费,但自主研发仍然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国防独立是一个国家独立的基石,武器装备国产化率是一个国家战争持续力的体现,一个大国绝不可能“买来”军事现代化。

上一条:国防知识专栏

下一条:国防知识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