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心理健康 -> 科普讲堂 -> 正文

心理健康 | 是不是有那么一刻你会突然想自己静一静

发布日期:2023-04-01     点击量: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面对经常一起开茶话会的伙伴们,你突然不想参与话题讨论了,不想理人。

朋友经常给你吐槽一些事情,突然有一天你不想听了,甚至有些不耐烦。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要听父母叨叨家长里短,一开始你还能用心附和,后面却会疲于应付。

这些在日常中不经意间涌现出来的感受,让人对自己感到陌生和困惑,甚至觉得内疚和自责。

其实,当我们对身边的人或事过度共情,让自己变得心累、麻木、抑郁时,我们的身体就会发展出一种“冷漠”来保护自己。这种行为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间歇性冷漠”。心理老师告诉你,你并没有变成一个冷酷无情的机器人,你只是在某一瞬间,触发了“间歇性冷漠”的心理保护机制。

“间歇性冷漠”也是“共情疲劳”时会出现的一种典型状态。

可以通俗地理解为,一个人的同理心是有限的。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对“冷漠”这个词有一定误解,认为冷漠的人,缺乏共情能力,不利于维持人际关系。

但心理学家埃尔贝斯却有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共情是人类的一种本能,而冷漠也是人类天生携带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以提醒人们规避某些麻烦,为自己节约精力,学会将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

看起来,这是一种“自私”,但能有“自私”,才能做到真正的无私。就像生活中,有一类人不是不够热情,只是热情到不懂得提升自己,以至于用大量的时间给他人解决问题,却逐渐缺少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以我们有必要大声地对全世界说两句话:

“我不是冷漠自私,

我只是出现了‘间歇性冷漠’!”

“我不是不尊重你,

但我需要维持自己地边界保护自己!”

间歇性冷漠,有助于减少社交伤害。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偶尔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明明之前的自己十分温和,可不知道为什么在某一刻会变得格外暴躁。

其实,内心承受到了极限就是答案。

每个人所能承受的负能量总是有限的,所能提供的积极情绪也是有限的,所具有的共情力更是有限的。

有人说,如果想要保持健康的关系,那么就要时不时让自己逃出这段关系“休息”一下。

疗养的方式,也许是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考人生,也许是给自己放个假出去旅游,也许是一个人去电影院看电影。

生活中,没有人是万能的,每个人都有疲惫的时候,只有懂得自己才能帮自己卸下疲惫。

懂得间歇性冷漠,才有能力更好地去做到爱人。

人际交往中的道理,其实也是如此。对一个人太过热情的结果,可能是自己再付出同样的好,也不一定会被对方珍惜,但适度冷漠,让别人明白自己也会放弃,自己的价值可能会成倍增加。

人和人之间,热情很重要,可冷漠也同样重要。

高情商的人,正是懂得给自己的共情心放假,懂得让自己的热情更可贵,才能轻松维系好人际关系。